原子弹图片?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图片?

2023-11-20   手机访问

手机扫二维码访问该网页

原子弹图片?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图片?
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原子弹图片,以及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
内容导航:
  • 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,看下这些弹坑你就知道了
  • 原子弹和爱因斯坦有什么关系?他如何知道原子核里有着巨大能量?
  • 核武器的危害
  • 看图回答问题。上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。请回答: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
  • 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图片
  • 原子弹只有米粒大小,为何它会有这么大的威力?

Q1:原子弹的威力到底有多大,看下这些弹坑你就知道了


二战时美国将原子弹投向了日本,加速了日本的投降,原子弹的爆炸至今还在日本人心中留下阴影,原子弹的强大威力可谓深入人心。下面来看下这些原子弹爆炸后的弹坑,你就知道它有多大威力了:


这个地方是美国内华达州核试场,图片上的弹坑就是试验时留下的弹坑,因为是远景拍摄,看着可能不太大。


这张图拍摄的时候美国正处于频繁试验核武器的时期,图上巨大的建筑是拉斯维加斯的一家酒店,远处的蘑菇云是美国发射原子弹爆炸产生的。


在当时因为原子弹还没投入实战,老百姓对它的威力还不是很了解,看着蘑菇云升起,不知道那是足以毁天灭地的武器,内心充满了好奇。


当蘑菇云升起时,众人在谈论着,丝毫没有畏惧这种“死神”武器。


昂人哭笑不得的是,当时拉斯维加斯吸引大量的游客不是因为当地的文化,而是因为来这里可以看到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。


这是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光芒,像是太阳一样,靠近的话眼睛都会瞎了。


不得不说,拉斯维加斯人民在当时已经对这种蘑菇云习以为常了。


图上的地方是拉斯维加斯100千米外的内华达测试场,当时有驻军在,每次爆炸这些军人都会停下来观看。


近看这个原子弹坑的话,人都会变的渺小吧。


从飞机上拍摄这些弹坑,数量之多令人咂舌,这可是在“烧钱”啊!


难以想象,这种“死神”武器竟然是人类制造的。


这些弹坑希望不要落在任何一个国家上。


和弹坑相比,这些对人类来说庞然大物的车辆也变得渺小了。


在见识到原子弹威力之后,这些旁观的人内心不再是“好奇”,更多的是“恐惧”,在这一刻他们知道这种武器不应该存在。


Q2:原子弹和爱因斯坦有什么关系?他如何知道原子核里有着巨大能量?


毫无疑问,阿尔伯特·爱因斯坦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。他的质能方程(E = mc^2)被印在无数T恤和海报上,早已家喻户晓,你可以不知道方程怎么来的,但你肯定见过它。


爱因斯坦于1905年在提交给《物理学年鉴》的一篇题为《一个物体的惯量是否取决于它所含的能量?》[1]的论文中提出了这个方程,让物质的质量和能量相关联。


这无疑刷新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,但是现在提到这个方程,很多人会联想到原子弹,在广岛和长崎引爆的那两颗也已经让我们见识到原子弹的威力。


但是,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,在爱因斯坦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,并推算出一个类似的方程。


这张图片是ps的


汤普森的“质能方程”


早在19世纪,同样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英国物理学奖约瑟夫·约翰·汤姆森(J.J.Thomson)也对质量和能量关系感兴趣。


汤姆森认为电磁力比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更基本,牛顿认为质量产生引力,但汤普森想解释的是电磁力是如何产生质量的。


1881年,年轻的汤普森证明了移动的电荷会产生磁场,这对它的运动造成了某种阻力,这很可能是电荷的有效质量。


经过一些复杂、繁琐的推导,汤普森得到电子的电磁质量可以用一个方程来表示,就是这个方程:m = (4/3) E/c^2[2],你没有看错,它的方程和现代经典的质能方程基本一样,而它比爱因斯坦早了20几年。


图为:约瑟夫·约翰·汤姆森


如果说我们现在的质能方程是正确的,那么汤普森的模型肯定是存在问题的,这让后来者亨利·庞加莱(Jules Henri Poincaré)有机会优化方程。


首先,汤普森的方程只适用于运动的、带电荷的物体;另外,汤普森方程是以均匀电荷为前提。


但是,如果一个电子是一个扩展的带电球,某种力或压力一定会阻止电子飞离,这个压力显然有一些能量。


亨利·庞加莱计算了这些应力的能量,发现这个能量相当于电子总质量的四分之一,所以他得到了一个和爱因斯坦一模一样的方程m = E/c^2。


据说,亨利·庞加莱得到这个方程还比爱因斯坦早了几个月,当然,从网上资料来看,有很多说法不一的,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让能量和质量关联起来的不止爱因斯坦一个人。


质能方程和原子弹的关系


如果就只看这个方程表面,它真的非常简单,一个物体的能量(E)等于它的总质量(m)乘以光速(c)的平方。


但往深处去讲,这样一个汇集人类智慧结晶的方程,让我们了解了关于自然的奥秘:能量和质量不仅在数学上相关,它们更是衡量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。


我们可以从这个方程中看到光明的一面,但也可以看到黑暗的一面。


因为在爱因斯坦带来的新世界里,质量成为了衡量一个物体总能量的一种方式,即使它没有被加热、移动或辐射或其他任何处理,质量就是能量的一种超浓缩形式。


而且,这些东西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,然后再转换回来。


核电站在核反应堆中利用了这一点,同时原子弹也利用了这一点。


它们的原理都是核裂变,即中子的亚原子粒子向铀原子的原子核发射,从而使铀分裂成更小的原子,并释放能量。


裂变过程释放出能量的同时也释放出更多的中子,这些中子可以继续撞击更多的铀原子,引起一系列链式反应。


如果你对这一过程前后的所有粒子进行非常精确的测量,你会发现后者的总质量比前者略小,而丢失的质量已经转化为能量,这种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质能方程计算。


虽然铀原子流失的质量很小,释放的能量却是巨大的,原因很明显,因为质能方程中光速的平方基数太大了。


根据质能方程,如果把1kg物质全部转换成能量,那将是9 x 10^16焦耳,这相当于40多兆吨TNT[3]。


用更通俗的话,如果把它转变成电能,它将足够让1000万户家庭至少用上三年。所以,你的体重可能够让这些家庭使用几个世纪。


爱因斯坦和原子弹


1945年,物理学家亨利·德沃尔夫·史密斯(Henry DeWolf Smyth)为美国政府准备了一份关于盟军在“曼哈顿计划”(Manhattan project)中制造原子弹的报告,其中就包含智能方程。


图为:曼哈顿计划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


曼哈顿计划直接受害者自然就是日本了,因为世界上再也没有哪个国家真正被原子弹轰炸过。


但是,除了在这项计划中提到这个方程外(可能当时是为了更具说服力),爱因斯坦和原子弹没有任何关系。


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爱因斯坦本人曾鼓励美国政府资助原子能研究,但由于他是德国人,缺乏安全许可,所以他对曼哈顿计划的参与受到了限制。


除了让科学家和军方领导人意识到核弹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之外,爱因斯坦的方程式不太可能在核弹设计上有太大用处,只是这种联系一直存在而已。


最后


有人认为是爱因斯坦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这个真是天大的误解,因为质量和能量的关系同样有人提出,而原子弹的可行性和他也没啥关系。


毫无疑问,爱因斯坦是极具创新和预见性的科学家,现在收集到的科学证据已经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的正确性。


但是,科学上激进的想法很少来自于一个人,E = mc^2也一样,就像牛顿所说的这是“踩在巨人的肩膀上”。


参考资料:


[1] Mass–energy equivalence-wikipedia


[2] Brian Koberlein.The History Of Einstein's Most Famous Equation[N].forbes.2017-9-11


[3] Alok Jha.E=mc^2: Einstein's equation that gave birth to the atom bomb[N] .theguardian.2014-11-6


Q3:核武器的危害


核武器的危害包括:杀伤破坏作用巨大、强烈爆炸、放射出大量置人于死地的中子、造成大范围的通信系统瘫痪、放射性沾染等。


核武器是一种威力巨大的武器,这种武器的出现,给对手造成了很大的震慑,也给人类社会的安全造成了威胁,那么核武器的危害都有哪些呢?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。


详细内容




  • 01


    杀伤破坏作用巨大

    原子弹是最普通的核武器,也是最早研制出的核武器。它利用原专子核裂变反应所放出的巨大属能量,通过光辐射、冲击波、早期核辐射、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起到杀伤破坏作用。




  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


  • 02


    强烈爆炸

    氢弹是利用氢的同位素氘、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,产生强烈爆炸的核武器,又称热核聚变武器。其杀伤机理与原子弹基本相同,但威力比原子弹大几十甚至上千倍。




  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


  • 03


    放射出大量置人于死地的中子

    中子弹又称弱冲击波强辐射弹。它在爆炸时能放射出大量置人于死地的中子,并使冲击波等的作用大大缩小。在战场上,中子弹只杀伤人等有生目标,而不摧毁如建筑物、技术装备等设备。“对人不对物”是它的一大特点。




  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


  • 04


    造成大范围的指挥、控制、通信系统瘫痪。

    电磁脉冲弹是利用核爆炸能量来加速核电磁脉冲效应的一种核弹。它产生的电磁波可烧毁电子设备,可造成大范围的指挥、控制、通信系统瘫痪,在未来的电子战中可大显身手。




  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


  • 05


    放射性沾染

    伽马射线弹爆炸后尽管各种效应不大,也不会使人立刻死去,但能造成放射性沾染,迫使敌人离开。所以它比氢弹、中子弹更有威慑力。




  •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




Q4:看图回答问题。上图是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的图片。请回答: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



1964年;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是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,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,保障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安宁生活。

核武器的研制成功,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,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,对维护我国的和平建设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。



Q5:原子弹是什么东西图片


原子弹是核武器之一,是利用核反应的光热辐射、冲击波和感生放射性造成杀伤和破坏作用,以及造成大面积放射性污染,阻止对方军事行动以达到战略目的的大杀伤力武器。


Q6:原子弹只有米粒大小,为何它会有这么大的威力?


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其强大的武器,现代战争中是不敢轻易使用原子弹的,因为后果不堪设想。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、光辐射、早期核辐射、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力。目前美国的民兵3型差不多有50万吨的当量,想象一下50万吨TNT炸药爆炸的情景,爆炸后还有各种核辐射的污染,很长一段时间那个地方将寸草不生。


1945年8月,美国投到日本广岛的那颗原子弹(代号叫“小男孩”)采用的是枪式结构,弹重约4100公斤,直径约71厘米,长约305厘米。核装药为铀235,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TNT当量。最后我们来看一下“小男孩”投到广岛的那一瞬间。


原子弹主要由引爆控制系统、炸药、反射层、核装料组成的核部件、核点火部件和弹壳等结构部件组成。引爆控制系统用来适时引爆炸药,是推动、压缩反射层和核部件的能源;反射层由铍或铀-238构成,用来减少中子的漏失;核装料主要是铀-235或铀-239;核点火部件用以提供“点火”中子,以引发链式裂变反应;弹壳用来固定和组合各部件。


1千克铀235全部裂变后放出的能量,接近2万吨TNT炸药(图片制作有错误)!如果用火车拉,足足需要340多节车厢,火车长达5.2千米!


根据原子弹的引发机制的不同,原子弹可分为“枪式”和“收聚式(内爆式)”两种。现代原子弹通常综合了这两种结构的特点,以提高核装药的利用率和增强破坏力。


铀是一种重金属元素,天然铀中有三种同位素,按质量数大小排列,它们分别是铀238、铀235和铀234,它们不停地向外界辐射α、β、γ等射线,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.72%,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%以上,一个米粒大小的丰度超过95%的铀235,有着非常强的放射性,靠近它的人,很快就会因为受到超剂量的辐射而死去。


但是这颗米粒大小的原子弹是不会发生爆炸的,因为原子弹发生爆炸的前提条件是金属铀的质量足够大。每块铀的体积都小于临界体积(铀235的体积不小于临界体积,是发生链式反应的另一个必要条件),所以通常是不会爆炸的。


核装药数量少时,体积也就小,所产生的中子如果没有击中别的原子核,就有可能跑到核装药外面去,使链式反应中断,个别铀核的裂变放出的能量是微乎其微的,只有大量的铀核持续地发生裂变即通常说的链式反应,才能获得大量的能量。


换句话说,一个米粒大小的原子弹只是一个有放射性的金属块而已,达不到爆炸的标准,但是放射性也足以让靠近它的人得病过着致死。铀是一种重金属,有显著的肾毒性,制作原子弹的浓缩铀的丰度达到了百分之九十,是不可以靠近或者直接触摸的。


关于原子弹图片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查看更多关于原子弹图片的详细内容...

网友评论

()关注微信公从号

相关内容

热点推荐